• 人物篇

黄会林

 

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1993年的5月4号,举办大学生电影节。曾著有多个文稿作品,获得奖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艺术与传媒学院

相关学科

影视理论

相关事件

1982年3月
校图书馆及图书馆专业的全体女教职工召开座谈会,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浦安修应邀出席了座谈会。中文系女教师陈子艾、黄会林作为读者代表应邀出席座谈会并发了言。
1983年5月
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同意确定与提升我校98人为副教授。他们是:吴英辅、尹德新、王伯英、刘来福、王家銮、李占柄、刘秀芳、徐承彝、曹才翰、汪家华、漆安慎、卢圣治、秦光戎、梁竹健、孙寅官、徐婉棠、汪洁英、李大珍、陈子康、张文朴、经希立、李兆华、薛绍白、王慧、陈皓兮、刘鸿铭、褚广荣、贾旺尧、刘逸浓、张振春、许嘉琳、吴时敏、童彝、田人和、尹俊华、李大年、田继宗、王满、姜敬三、童庆炳、张俊、辛志贤、朱金顺、蔡清富、黄会林、仲哲明、刘锡庆、浦漫汀、陈继珉、郭澎、顾诚、唐赞功、李秋媛、黎虎、荣国汉、吴豪德、卢文璞、钱瑗、郭美风、卢惟庸、李兆林、陆桂荣、胡斌、张弦、袁行榘、林永福、邵婉芬、孙喜亭、陈孝彬、沈适菡、朱美玉、林嘉绥、陈俊恬、李晋媛、邓锦文、陶秉福、杨国昌、王善迈、吴序光、蔡德金、胡青钰、徐鸿武、梁中义、李祖荫、杨镜江、王卫国、郑修身、林熹、宋文淦、张嘉同、杨惠图、甘葆露、贺允清、李汉松、彭聃龄、冯忠良、钱曼君、迟恩莲。
1992年4月
第三届大学生“理想杯”电视剧、小品、专题片评奖展播颁奖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全国18省22市39所高校47部作品参赛。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我校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黄会林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颁奖仪式,副校长杨国昌代表我校到会表示祝贺。
1992年8月
学校任命黄会林为艺术系系主任;高奉仁、周星为艺术系副系主任。免去张啸虎艺术系系主任和杨立梅、张树田艺术系副系主任职务。
1992年10月
学校15项文科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位列全国高校系统第六。具体项目为:哲学系齐振海的《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历史系刘宗绪的《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研究》、中文系伍铁平的《中西语言学说史的比较研究》、经济系陶大镛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马列室张静如的《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文系聂石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的历史文化研究》、中文系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中文系蔡清富的《新文学史上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历史系王新的《独联体民族问题的历史渊源》、哲学系杨寿堪的《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艺术系黄会林的《中国大众文化现状研究》、古籍所刘乃和的《陈垣评传》、史学所吴怀祺的《史学的变通思想和历史变革进程》、中文系张海明的《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历史系赵世瑜的《关于胥吏的社会政治史研究》。
1994年6月
第四届大学生“理想杯”电视剧颁奖仪式举行。副校长杨国昌、党委副书记郑君礼及艺术系的黄会林教授出席了颁奖仪式。我校的《星星·烛光·梦》荣获“理想杯”大奖。
1994年10月
我校部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四中全会《决定》,刘时衡、黄会林等同志作了讲话。
1997年11月
我校艺术系教授绍武、黄会林夫妇的长篇小说《骄子传》荣获北京市1996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北京市优秀图书奖。
1998年11月
由我校大学生话剧团、北京大学生戏剧团联合演出的九场话剧《爱的牺牲》正式公演。该剧由艺术系黄会林、绍武编剧,人民艺术剧院顾威导演执导。
2000年1月
经党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特聘童庆炳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心,特聘瞿林东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共乐为副主任;成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王宁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王善迈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立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特聘袁贵仁为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震为副主任;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特聘黄会林为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星、郑洞天为副主任。
2000年3月
我校北国剧社加盟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夫棠、钟艺兵,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副书记吴志功,北国剧社创始人黄会林等出席加盟仪式。
2000年5月
由绍武、黄会林老师编剧,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顾威导演,党委副书记吴志功担任演出总监,我校北国剧社排演的大型话剧《爱的牺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00年12月
艺术系成立80周年庆典大会举行。庆典大会上,曾担任艺术系系主任的老志诚先生、张肖虎、黄会林教授被授予特别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对艺术系的卓越贡献。
2001年4月
根据学校2001年研究生培养工作优秀奖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评选结果,中文系、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研究生培养工作一等奖,发展心理所、历史系、教育系、数学系、物理系和资环系获得二等奖;中文系钟敬文、低能物理所黄祖洽、教育系黄济、哲学系袁贵仁以及发展心理所林崇德获得优秀研究生导师特等奖,中文系童庆炳、心理系张厚粲、法政所张静如、经济学院王善迈、哲学系周桂钿、比较教育所顾明远、艺术系黄会林、历史系黎虎、物理系马本堃、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天文系李宗伟、数学系陆善镇、化学系金林培、信息学院何克抗和资环系朱启疆获得优秀奖。
2001年9月
我校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落成典礼举行。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基金会主席、我校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荣誉院长田家炳,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北京市市委副书记龙新民,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庆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梁贯成,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韩进,我校艺术系教授黄会林,著名艺术家戴爱莲等领导、嘉宾及著名艺术家出席了落成典礼。郑君礼副校长主持落成典礼。
2001年12月
香港著名实业家邱季端先生向我校捐赠500万元(人民币)。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启功先生、郭预衡教授、黄会林教授等出席捐赠仪式。
2002年3月
由艺术系黄会林教授担任主编、周星教授担任副主编,我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影视美学丛书》全套八部出版。中宣部、全国文联、新闻出版署、教育部、文化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北京市规划办的有关负责人及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在我校举行的该套丛书的新闻发布会和专家研讨会。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出席发布会。
2002年6月
成立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下设影视传媒系、音乐系、美术与书法系、舞蹈系;数字媒体研究所、科学与艺术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所。黄会林任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任副院长。
2002年10月
周星、李国芳、黄会林、路春艳、张智华、金秋、肖艳组成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委员会。周星任党总支书记,李国芳任副书记。
2004年8月
学校举行首届海外暨港澳台校友会会长论坛。澳大利亚校友会会长胡扬,澳门校友会会长林朗,北美加拿大校友会副会长汤潮,北美美东校友会会长肖永亮,北美美西校友会名誉会长高清迈,北美美中校友会会长李恺、副会长梁霞,欧洲校友会筹备组负责人潘仲骞,日本校友会会长张日昇,香港校发会会长张仁强、副会长涂乃贤,特邀海外校友代表叶志华、吴泽洲、曾长青、姜庆明,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王彬,副会长王树人、呼中陶、黄会林、苗中正、邱季端、郑君礼,秘书长樊秀萍,执行秘书长郭军丽,副秘书长李双利等参加,校长钟秉林出席论坛并讲话。
2004年9月
我校举行“2004文化高峰论坛”。王蒙、高占祥、吴祖强、王纪言、叶嘉莹、汤一介、朱建荣、杜维明、张信刚、黄会林、黄俊杰、梅葆玖、辜正坤、焦晃等专家学者应邀来校就“全球化与中华文化”问题与我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004年9月
启功书画展室揭幕。校领导钟秉林、呼中陶、樊秀萍、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出席揭幕式。
2004年10月
学校艺术俱乐部成立暨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副校长董奇、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等参加启动仪式。
2005年3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来校以“音乐与人生”为题为师生做报告。校领导郑师渠、吴志功、呼中陶、郑君礼、董奇、史培军、戴家干、樊秀萍及黄会林、李晓西教授等参加报告会。
2005年4月
著名作家白先勇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我校上演。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等到场观看了演出。
2006年6月
启功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举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陈抗甫,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梁金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北师大广东校友会名誉会长吕伯涛,中央文史馆业务司司长刘松林,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北师大校友会会长陈文博,北师大校友会副会长王树人、王振稼、黄会林等出席揭幕式。我校校长钟秉林到会致辞并和吕伯涛学长一起为铜像揭幕。副校长樊秀萍主持揭幕式。
2006年12月
日 邱季端先生捐赠暨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体育馆命名仪式举行,校党委书记、校友总会会长刘川生,校长钟秉林,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副会长郑萼,副校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樊秀萍,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校友总会副会长黄会林出席会议。会上,我校校友总会副会长、客座教授、香港华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季端学长向母校捐赠2000万元,刘川生书记和邱季端学长在捐赠协议书上签字。钟秉林校长宣布学校新建体育馆命名为“邱季端体育馆”。
2007年11月
200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评审结果揭晓。在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中,哲学与社会学院韩震教授中标“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获批经费50万元;艺术与传媒学院黄会林教授中标“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获批经费45万元。在限额申报的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中,文学院黄易青教授申报的《传统古音学研究》获准立项,项目级别为后期资助项目重大项目,获批经费20万元。在教育部一般项目申报中,我校34项申报课题获准立项,立项数位列第一,获批经费129万元。
2009年12月
学校隆重举行资深教授聘任仪式,顾明远、刘家和、林崇德、童庆炳、王宁、黄会林、瞿林东和王炳照受聘为我校资深教授。校长钟秉林向资深教授颁发了聘书。
2010年5月
首届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教育研讨会暨“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举行。我校常务副校长董奇、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我校资深教授黄会林等出席成立仪式。
2010年11月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大会暨“第三极文化”国际传播研讨会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出席大会并致辞,共同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揭牌。麦戈文任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刘川生任研究院理事长,黄会林任研究院院长。
2010年12月
学校举行成人高等教育55周年庆典大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等题词祝贺。校长钟秉林,我校荣誉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朱新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晋峰,我校资深教授黄会林等出席大会。副校长陈光巨主持大会。
2011年7月
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校领导刘川生、钟秉林、史培军、王炳林、田辉、郝芳华、曹卫东,资深教授林崇德、黄会林,部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等出席典礼。
2011年12月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举行。我校党委书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理事长刘川生,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副总裁特里·亚当森(Terry Adamson),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傅红星,我校常务副校长董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IDG全球常务副总裁、亚洲总裁熊晓鸽等出席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