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安芷生

 

中科院院士、第四纪地质学家 男,1941年2月生,安徽六安人,生于湖南芷江。第四纪地质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院士原籍安徽省六安市,1941年出生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届人大代表。 安院士长期从事黄土、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研究。在第四纪地质和全球变化方面,以黄土和有关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黄土的堆积、演化及其与古气候、古环境的关系,并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率先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引入中国,最早指出中国240万年前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与刘东生院士一起将中国黄土与深海沉积序列进行了成功的对比,使中国黄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生物气候纪录的支柱之一,重建了黄土高原的气候历史;提出了黄土堆积演化模式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由他所领导的研究集体,系统的提出了控制中国环境变迁的东亚季风控制理论,建立了最近240万年、13万年和最近两万年以来中国古环境变化序列,重建了最近两万年以来中国环境变化图景,并对古季风变迁机制进行了系统讨论;提出了末次冰期和间冰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突发事件的证据和规律,开展了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的研究,并获国际承认。 安院士协助刘东生院士编著《黄土与环境》专著;在Nature、Science、Geology、QuaternaryResearch、QuaternarySciencesReview、《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论文,曾应邀多次在国科联和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学术大会上作报告,研究论文经SCI检索引用1500余次。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及何梁何利奖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相关学科

环境变化

相关事件

2005年2月
第20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会议分会在我校召开。委员会主席Guy Brasseur教授、副主席Karin Lochte教授、安芷生院士、国际气候研究计划主席Peter Lemke教授、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中科院资源环境局局长傅伯杰、我校校长钟秉林、副校长史培军、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以及60余名IGBP委员出席会议。
2011年4月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第3次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全球变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召开。研究院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副主任、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教授,符淙斌院士,清华大学宫鹏教授以及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安芷生院士、李小文院士、苏纪兰院士、许健民院士、曾庆存院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Richard Norgaard教授、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彭长辉教授、日本东京大学Masahide Kimoto教授、日本文部科学省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首席科学家Taroh Matsuno教授等出席。我校党委书记、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刘川生出席并致辞。常务副校长、研究院理事会执行理事史培军主持开幕式。